最终,余家会将企业资产折算成股份,在合并后的企业中占据一定股份的,并且拥有话语权。
等到余良退位后,余纯就会上位,势必会搞风搞雨。
而林凡这么一插手,让余家主动放弃了企业的控制权,就完全绝了这个隐患。
同时也让余良最大可能的保住了自己大半生奋斗的家业,可以安享晚年。
从蓝家离开后,林凡继续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穿过了大半个华夏,来到了华夏最大的沙漠塔克拉沙漠的西部位置。
在穿越疆省的一路上,一望无际的荒凉戈壁沙漠让林凡心里很感触。
华夏人口规模庞大,而适宜人居住的土地以及可耕地面积却很小。
若不是那位伟人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大大提升了华夏的粮食产量,并且将这个技术无偿贡献给了社会,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食不果腹。
如果自己能将这些无用的沙漠戈壁变为可耕种的良田产出粮食,那该多好啊。
在塔克拉沙漠的西部,林凡远离了大片绿洲人口集中的区域,比较深入了一段距离,找到了一处小型绿洲,然后在绿洲边缘远离绿洲的范围找了一块空地作为改良大豆的实验场地。
此次林凡从家里只带来了几十斤的改良大豆,毕竟长途跋涉不太方便。
而且只是实验,不需要多少。
如果实验成功的话,到时候再通知家里把剩余的改良大豆运过来就可以了。
林凡将改良大豆直接埋在一块比较平坦的沙漠里,没有浇水以及施肥。
因为,沙漠本就缺水,如果要靠浇水才能生根发芽并生长存活的话,那就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推广了。
只有改良大豆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在缺水的沙漠里实现自我生长,林凡的想法才能实现。
在沙漠里埋下改良大豆种子后,林凡每天都会去观察生长情况。
但是,一晃十天时间过去了,埋下的种子没有任何变化。
林凡知道自己的这次实验失败了。
但是并没有就此放弃也没有气馁,这本来就是一个艰难的实验。
甚至有些异想天开。
沙漠里本就没有水分,而且空气干燥。
随后,林凡进行了第二次实验。
这一次,林凡将改良大豆种子先用琼浆玉液浸泡一遍,然后再重新埋在沙漠里。
考虑到以后要大规模推广种植的成本问题,林凡此次用于浸泡二代改良大豆种子的琼浆玉液份量很低。
低到林凡觉得到时候自己琼浆玉液的产量能够满足大规模推广种植的需求。
同样,这次种下之后,林凡每天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育情况。
五天之后,林凡有了惊喜的发现,改良大豆种子开始生长出了根茎,但是没有发芽。
十天后,改良大豆种子终于破土生长出了嫩芽。
但是生长速度很慢。
而且这个时候才刚刚开始,林凡并没有太激动。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改良大豆也在缓慢但是一直在顽强的发育着。
而且越往后,林凡观察发现改良大豆的生长发育速度越快。
明明沙子里没有水分,改良大豆是如何实现发芽并且生长的?
林凡也在观察分析这个问题。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