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从马车上没吭声,而是风度翩翩的迈进府邸。
三班六房全在这里。
门口自家护卫整齐站在公堂门外。
一时之间,气氛变得很严谨了,闻一的第一句话就是,“各位辛苦了。”
大家异口同声跪在地上道“参加闻大人!”
怎么不参见太守呢?
宋平端着一手,耐人寻味地咳嗽了几声。
“还不参见太守大人!”
众人又齐声跪地“见过宋大人!”还不禁纷纷抬眼看去。
这下好了,宋平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道“免了,都进来吧!”
“谢大人!”
“……”
这个地方还是挺大的。
到时候他的人,也可以搬过来这里住,节约时间。
不过京州城一般官员早晨卯时上班,称为“点卯”。
官场遵循“日出而作”的古制:以“日出”时间作为一“工作时间”的开始。
每早晨日出,内衙宅门内就打点七下。
什么叫做“点”?这是一块挂在内宅门外铁铸的云头状“响器”,所以正名叫做“云板”。
其作用,就是通知内宅开门。
因为内宅的门平时是关着的。
用和它配套的棒槌打一下云板,就叫做“点”或“点一点”。
点多少下,是有规定的:丧三喜四,平时只点两点。
只有早晨的点,是由内宅的人开门出来“点”,而且一次要点七点。
这七点,表示七个字,其含意是“为君难为臣不易”。
听到这一信号,宅门、穿堂门、仪门、大门上的衙役就依次接连地敲一通梆子如果是府、道以上的衙门,还要依次擂鼓或放爆竹,名桨传头梆”。
头梆是衙门里开始准备工作的信号,守大门的衙役要请内衙用传桶发出大门钥匙,打开大门,好让住在外面的书吏、衙役们进衙门报到。
过了一段时间,内衙宅门前又打点五下,据其含意是“臣事君以忠”,或是“仁义礼智信”,或是“恭宽信敏俭”。宅门、穿堂门、仪门、大门上的衙役听见这一信号,赶紧依次敲梆,这桨传二梆”。
这套信号表示长官已经起床梳洗,准备到签押房办公了。
这时候,书吏们必须全部到位“点卯”即点名上班,整理出当要处理的公文,汇集送到签押房,并收取前一日已经批下来的各类公文分发各房执校
如果这一是“放告日”或“听审日”,听见这一信号,大门上的衙役就举出“放告牌”或“听审牌”,把早已排队等候在照壁前面的诉讼当事人带进大堂院落,在月台指大堂前面连接台阶的那一块地方就是一个站台,就是从这里引申而来下排队等候。
等到长官梳洗完毕,用完早餐,内衙击点三声,据这是喻义“清慎勤”的意思。
宅门、穿堂门、仪门、大门依次“传三梆”。
这套信号表示:长官要出内衙宅门了,各部门书吏、衙役都要肃立。
随着三梆声,长官走出宅门,前往签押房。
如果是升堂,则三梆一传,诉讼当事人全体下跪西滨规定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可免。
这时候大堂值班衙役擂响堂鼓,排列大堂两侧的皂隶拉长流子齐声高喊:“升堂哦!”长官就在这气势的烘托下,慢慢踱进大堂,在公座上入座。
早堂一般两个时早堂一般一个时辰,长官起身,宣布退堂。
这时候衙役又擂响堂鼓四通,意思是“叩谢皇恩”,俗话就桨退堂鼓”,长官在鼓声中回到内衙。
衙门开始午休。
下午如果长官出内衙办公,仍然要三次传点传梆,升堂还要再擂升堂鼓。
即使长官不升堂,凡是他到签押房办公、或到花厅会客之类的活动,只要他离开内衙,都必须传点传梆,警告闲杂热回避。
到了傍晚,内衙击点三声,各门依次“传晚梆”,表示一的工作结束。
书吏们将当已处理、未处理的所有文件汇总编号,交由承发房登记封存,不值夜的书吏、衙役,就都可以下班回家了。
白衙门里点、鼓、梆有板有眼,到了晚上也不是寂静无声,鼓梆之声依然有时有节。
整夜里,都有更夫在衙门内巡逻打更,敲梆报点,每更都有不同的更鼓数报时。
一般分一夜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时。
以戌时为起更,亥时为二更,以下类推。一般起更不打更,从二更开始打更。
每更又平均分成五段,每段为一“点”既二十四时。
更夫通常一人或两人,领口内斜挑着灯笼左手执梆,梆下挂一面锣,以梆声和锣声的多少,表示几更几点。
监狱里面,另有更夫巡逻,以锣声保持巡夜人之间的联系。
如果发现有情况,就敲“乱锣”报警。
监狱巡夜的方式:每更三名禁卒同时巡逻,监房内一人提锣,监狱内院一人提铃,监狱外墙一人用梆,每走十步击打一次,发一次信号,次序是先锣、后铃、再梆,“周而复始,不许断续,亦不许铃梆乱响”。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