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取贵阳(1 / 2)玩蛇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头迫击炮轰炸,下面机关枪和突击步枪扫射。

一时间雪花迸溅,山林草木土石纷飞,烟尘缭绕上升,又很快被大雨除尘下落。

仅仅片刻功夫,清军就被打得溃不成军,到处都是惨叫与哀嚎。

说起来清初绿营也可以说得上是精锐之士。

因为真正的满洲八旗建奴人数太少,所以就需要汉军协作。

这些汉军士卒基本上都是投降的明军或者投降的起义军,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除此之外绿营招募的本地人居多,拥有翻山越岭的能力。

比如贵州的绿营士兵就有不少当地人。

如果派一万精通骑射的满洲建奴士兵与一万贵州绿营士兵在贵州当地交战,还真不一定能打过他们。

也正因如此,三藩之乱中康熙倚重的其实并非满人八旗,而是四十万绿营。

但再怎么精锐,遇到现代枪炮也还是不堪一击。

虽然他们手里也有火炮,可明军的迫击炮都是从现代我国购置的最先进轻型迫击炮。

口径有60毫米到82毫米,射程也不多,区区5到8公里而已。

以明末清初那最远不过一到三公里的野战火炮射程,不能说作用很大吧,那也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唯一可能威胁到他们的就是红衣大炮了,射程最远能达到五至六公里。

然而当时的红衣大炮光炮身重量就2000多斤,基本只用于城防守备,根本没有野外作战的能力。

朱元璋去崇祯朝都只能带800-900斤的牵引速射炮,带不动野战炮,更别说清军了。

所以野外作战,拥有步枪、机关枪和迫击炮的明军近乎天下无敌。

不管是正面遭遇战还是被伏击,都能轻松化解。

周安他们仅仅六七百人而已,在火力交替下,很快清军死伤惨重,纷纷溃逃。

见此周安大喊道:“杀,殿下有令,全歼了他们!”

“杀!”

将士们顿时端起枪发起了猛烈冲锋。

暴雨滂沱下,大量清军慌不择路地到处乱跑,有的跪地投降,有的惨遭杀死,还有的不知所踪。

而在明军驻地那边,听着远处的枪炮声,其余明军却是丝毫没有在意地原地休整。

大概过了三个多时辰,已经到晚上的时候周安等人才回来汇报战果。

具体死了多少清军无法估算了,只知道漫山遍野全都是尸体,能够跑出去的寥寥无几,虽然还是有一些跑了,但跟全歼也没什么区别。

朱棣他们听了这战果倒也没有任何意外。

带着那么多现代火器要还弄不死那么多清军,那这群人去吃干饭算了。

休整一夜。

翌日雨虽然还在下,倒是小了许多。

众人继续行军。

路过战场的时候,虽然天色灰蒙蒙的,但视野还是相当开阔,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就见到官道两侧小山峦附近,方圆约一两公里范围内,林木被炸得折断,土石翻了出来,到处都是倒下的树木和翻开的草皮。

而在这些地方躺了不知道多少尸体,很多人的尸骸都惨不忍睹,或被炸得尸骨无存,或是中枪倒地,血流成河。

大雨冲刷下,一头头剃头清军的尸体宛如被刮了毛的白皮猪一样四处散落,三五成群,一堆一堆。

“呸!”

路过的明军士兵们见此都吐了口口水。

他们吐口水不是因为对方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他们的装束。

一个个上身穿着蓝色右衽短衣,头上戴着斗笠或包头巾,斗笠掀开,露出金钱鼠尾。

这明显有别于汉人传统服饰、发型自然遭到士兵们鄙夷。

而对于朱云峰、朱棣、徐达等人来说,同样对这些卖国求荣的贼子感觉到不悦。

虽然这些都是汉人,可清军纪律很差,一旦攻城时遭遇抵抗,就会屠戮城池,烧杀劫掠,暴行累累,让人恨得牙痒痒。

清军汉人士兵作为施暴者,当了异族走狗,可以说是为虎作伥,自然让他们十分鄙视。

很快大军就顺着山道继续向前,过越州至贵定县。

这个时候残存的几千清军士卒早就跑到了贵定县里躲起来,县城大门紧闭,城外百姓也都纷纷躲进山里藏匿,城池内外安静得像是一座空城。

朱棣对贵定县不感兴趣,浩浩荡荡地从贵定县一旁路过,过去的时候顺便还用扩音器对城里喊话,让他们去野外收尸,免得爆发瘟疫。

贵定县的县令及残存的几个清军小头目躲在城墙上瑟瑟发抖,目光呆滞,远远地眺望着这一群人,面对对方的挑衅丝毫不敢回击。

开玩笑。

他们连对方人都没见到,三万多人马就被打得死伤惨重,近乎被全歼,这个时候出城去不是送死?

见到明军离开,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敌人实在是太强大了,他们根本不是对手,这件事情就让巡抚大人去头疼吧。

与此同时。

到了第二天,贵州巡抚卞三元也得知了大军惨败的消息。

他连忙一边派人通知云贵总督赵廷臣,一边找来贵州巡按张惟养、贵州知府徐宏业等人商议。

然而商议来商议去也拿不出什么章程来,便只能选择调集各路诸军防守贵阳,同时又快马加鞭,去找袁廓宇,跟他商量一旦敌人攻打贵阳,就同时夹击。

六月十八日,明军畅通无阻地抵达了贵阳城下,对于是围点打援还是立即拿下贵阳,然后兵进昆明徐达和朱棣有些分歧。

朱棣认为应该顺手把贵阳攻下后马上去昆明,这样就能解李定国白文选后顾之忧,保一保永历帝。

他还是非常喜欢在后辈子孙面前摆一摆老祖宗的谱,看到后辈子孙皇帝们对他纳头就拜心里高兴,可不希望永历帝这么快就挂了。

但徐达认为围点打援可以有效地杀伤云贵地区清军兵力,最好让昆明驰援,这样他们拿下昆明就容易许多。

说到底一个考虑的是奇袭,一个考虑的是大战局影响,也不是说朱棣战略就差。

只不过考虑战略战术是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现在明军已经对清军战斗力呈现碾压的态势,倒也不需要想得那么严谨。

因此最后还是朱云峰支持了朱棣的想法,直接莽过去就是了。

“优势在我,飞龙骑脸怎么输?”

这是朱云峰的原话。

即便这flg立得飞起,他也丝毫不觉得能打败仗,这要是打了败仗,朱棣和徐达都去上吊算了。

既然做了决定,那就马上去干。

中午时分,贵阳连绵小雨,本来从贵定到贵阳也就50多公里,且当时已经有康庄大道,两侧山峦丘陵,但道路则颇为宽敞,只需一天路程。

然而雨水下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以至于行军速度缓慢,走了一天半的时间才到贵阳东城外。

贵阳城池还是洪武年筑造,坐落于南门河北岸,南门河即后来的贵阳南明河,城池经过明清两代修建,巍峨高大,素有九门四阁之称。

其中东门附近就是文昌阁,于1596年建立,阁楼高于城墙,站在阁顶便能够俯瞰整个东城外的情况。

得知明军靠近,卞三元立即登上文昌阁观望。

他看到城外大概四五千人兵马,用奇特的交通工具运输着辎重,徐徐到了东城外。

见此卞三元思索后派人出城去与对方交涉。

交涉结果他无所谓,目的只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待云南和湖南的援军抵达。

因此能拖多久是多久。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微微小雨之中,头顶上已经不知道何时出现了如蜂鸟一般的阴影,俯瞰整个贵阳,把城池内外瞧得一干二净。

“他们把人都聚集在东城了。”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