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7章 如果朱标还活着,大明会怎样发(2 / 2)风霜半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明朝不会有内阁,但会出现和内阁形式差不多的机构。

朱标参政两年就遇到了明朝四大案的胡惟庸案,

朱标即位,蓝玉是肯定死不了的,作为铁杆太子党,其实朱标死后蓝玉只要坚定站朱允炆,朱元璋也不至于杀他。

可如今已有五六百年不做都城的长安城,真的还有成为都城的底蕴吗?

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平虏侯陈寒发明了飞梭织布机和珍妮纺纱机,

使棉布的成本大大地降低,所以现在才能卖得这么便宜。

毕竟朱棣做到的事,如果朱标即位二十年,会支持朱棣更快地做到,

因为朱标要用朱棣和朱权制衡蓝玉,他们会得到很大的重用。

如果没有病死,首先朱标已经上书了筹建都城的事宜,又带回了陕西地图,迁都西安基本是可以确定下来的了。

一时间,工匠行可吃香了,社会地位提高不少。

有明确记载的正面怼朱元璋的只有马皇后,

再加上北方的朱棣和藩王里最擅长打仗的宁王朱权,最多两次北伐就能基本奠定北方局势。

最大的感慨应该就是京城的水泥路面。

就算会恢复锦衣卫,也不会出现东厂这种宦官掌权的机构。

但是这些不远万里到达大明京城的使臣们进城之后,他们除了惊叹于大明京城的变化之外。

五,朱标即位,明朝整个政治格局都会大不相同。

毕竟老朱忍他不是一天两天了,都是为了儿子。

朱标即位,沐英作为铁杆太子党,云南沐家不会像朱棣时期那样被边缘化。

最大的对手也就宁王朱权了,不过朱权打仗厉害,政治头脑不行。

可以说整个胡惟庸案朱标都是参与者,尽管决策权很低,但操作空间还是很大。

当面怼老朱这种事,朱标也干不出来,也没理由这么干,

他又不是不能上奏,真要怼,在奏书里怼可能性都比当面怼高。

而其中朱标保了宋濂,而且是搬出了马皇后的,

朱标太子的寿辰本来就是非常隆重。

走在大街上他们大量地布庄,贩卖的洁白无瑕的棉布,比他们国家的棉布要便宜十几倍不止。

此消彼长,相比朱棣时代,大明的版图会往东南亚和西域扩张。

而胡惟庸案发后,朱元璋直接让朱标主持审理,

老百姓们的生活越发的开放,欣欣向荣。

对于自己能掌握的是不会改变现状的,

众位有权势的藩王大部分都受过朱标的人情,私下关系也基本可以,没有必要削藩。

他们听说即便京城最有名的顺通牙行,他们往来登记在册的工匠有一千多号,

可即便是这样,也显得不够。

朱标作为皇帝教育出身的,宦官和外戚掌权这种朱元璋重点打击的朱标肯定玩得更溜。

大明王朝现在的工匠们可是吃香得很,不仅挣得多不说,那些手艺好的工匠更是有价无市。

因为朱标有人能用,也敢用,

因为朱元璋在后期已经废除了锦衣卫,朱元璋大部分政策朱标都是肯定的,一般也不会推翻。

这个时候是洪武二十四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还有七年,

假设从这个时候准备,到朱标即位准备了七年,朱标才开始迁都,修养多年的大明五年内就能稳定。

所以让很多的外国使臣都奇怪,怎么现在工匠都这么受欢迎。

之前大明的百姓与他们国家的百姓生活的状态差不多,无非就是大明的百姓物质更加充足一点而已。

更不要说在老朱的特意大操大办之下,更是呈现了“九天阊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气势。

至于野史,有所矛盾,主要是两件事,一是朱标对朱元璋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这两种说法都可信度低,道理很简单,朱标都敢当面说朱元璋是昏君了,又怎么会被吓得跳河。

可搬到长安去的好处也有很多。

至少朱标后代不会出现土木堡之变,因为朱标本人不会御驾亲征。

四,朱标的御下能力。

朱允炆就更不可能了,一个纯学文的继承人,再往后御驾亲征的概率也低。

要知道沐英已经打到缅甸和越南,没有扩张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强力的支持。

可以说朱标在这种案子里,能做到对上朱元璋满意,对下百官对他没有怨言,是需要相当的能力。

这件事整个圈转下来,受益只有朱标。

人家的生活方式完全改变。

迁都耗费一点时间,不会超过五年,朱棣迁都花费的时间长主要是因为打了很多年仗,财力人力消耗过大。

而且人家泥瓦匠现在可是高收入人群,每个月都很多的活等着,这可是一个可持续的工种。

大明的走向会完全不同,因为没有靖难的内耗,加上有人才使用,北伐也不会耗损太多国力。

到朱允炆时代,只要,休养生息,稳步发展,进入航海领域基本是必然的。

连带着连同那些曾经禁锢了大明老百姓们的一些礼教三纲,好像也松动了许多。

同时也因为太子的关系,朱元璋对于沐英和蓝玉这类是很放任的。

那么朱标不死,明朝的走向会如何?

一,假设朱标没有病故,那么首先是明朝首都迁往西安不会腰斩。

朱棣又去找朱元璋告状,朱元璋马上诏蓝玉,

这种事可大可小,朱标说情,大事化小了,

这部分官员对朱标是言听计从的。

尤其是现在经过了改革之后整个大明的气势,更是更上一层楼。

甚至这些个使臣们,在沿途看到的一些景象,也与他们所在国家不一样。

整个太子党,文有六部,基本是朱标参与选拔提升的;

武有蓝玉,和手握重兵的外臣,例如云南沐英就是铁杆太子党。

朱标两次北伐完成北方问题,不会超过五年。

总之正史记载里的朱标是敢于违背朱元璋的。

但是人家干完活之后马上就到澡堂去洗个澡,那就是干干净净的。

但是没想到的是,他们出外一看地面虽然是湿漉漉的却一点不显泥泞。

有个事件值得参考,蓝玉曾经提醒朱标,让他小心朱棣,

而朱标转头就和朱棣开玩笑说,我们兄弟关系这么好,蓝玉还让我小心你,真是瞎操心。

加上没有靖难带来的内耗,朱标本身又是治国的好手,不会比朱高炽差。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人家连孔家这种圣人家族都给打到了,

所以这些条条框框的规矩也少了很多。

朱标参政时,明朝一直都在储存实力,并且没有内耗。

三,朱标的政治把控力。

估计是知道如今的好日子,实在是太难得,如果不去珍惜的话,那对得起谁?

也正如管子说的那样仓廪实而知礼节。

老百姓们的日子只要过得好了,他们才会自发去做个有道德的人。

如果连老百姓们的吃吃喝喝的基本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那还指望他们能有多么高尚的情操……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